做互聯網時代的農夫,春種秋實無比愜意觀點
道哥的話:這篇小文是應《南都傳媒公開課》微信公眾號的邀約,寫的一篇關于自己經營“道哥論道”的一些小心得,包括道哥的誕生是無心插柳的結果,一次現身說法的示范動作,最終造就了“道哥”自己的收獲。
同時以互聯網農夫的心態(tài),廣泛的播種自己的種子(文章)到浩瀚互聯網世界里,總有一天你會收獲更多的連接,收獲機會,收獲資源,收獲朋友,春種秋實的道理在互聯網世界里依然發(fā)生作用,并且發(fā)揮著大作用。
以下才是正文……
談到互聯網,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或許都無法與農夫聯想到一起,無非可以牽強的說搞互聯網的人,玩兒的再歡都還要吃飯,也就是需要農夫的辛勤耕種支持。
然而透過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特別是在創(chuàng)立和維護自媒體“道哥論道”的這一過程,發(fā)現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果形象一點兒描述,無非就是在互聯網時代里做了一個比較高逼哥的農夫,而且是春種秋實好不愜意。
無心插柳與道哥的誕生
在南方大院兒做了差不多10年的新媒體工作之后,工作上的調動讓我來到了南都報系經營部門,接手南都的經營管理工作,來到部門的頭些日子,自己就發(fā)現這個部門原來有一個叫“媒介洞察”的內刊,主要是摘錄一些媒體經營方面的最新思維和理念,并且由一個熱愛媒體采編工作的同事在維護。
做慣了新媒體工作的我,覺得這個媒體號兒可以好好做起來,并且可以通過高質量的轉型理念文章和實踐案例的分享,在短時間內改變更多從事廣告經營業(yè)務同事的固有思維,實現傳統(tǒng)媒體的經營業(yè)務轉型。
于是在來到新部門的頭些日子,一直和相關同事溝通如何做好做大“媒介洞察”這份內部刊物以及相關的新媒體產品的工作,力求打造一個全媒體傳播的有影響力的新媒體產品,輔助于經營業(yè)務轉型,也為自己的工作帶來亮點。
雖然商定了牛B死了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且下達了 “媒介洞察” 全媒體式的產品化改造指令,卻在一個月之后沒有見到負責的同事有絲毫的實際動作,包括公眾號的開設,以及在奧一網上開辟專門頻道的落地。
回到辦公室關起門在白板上反復的比劃著,總感覺自己的宏偉計劃是無比正確的,并且是可執(zhí)行的,為什么執(zhí)行同事一直沒有動靜呢?難道是對我這個新來的領導能力方面存在懷疑?給一個下馬威?或者是對于這個宏偉計劃的可行性存在質疑?
曾經想過用高壓式的方法強壓下去執(zhí)行,左思右想之后,還是選擇了另外的一條路,那就是將做大做強“媒介洞察”公號的核心思路,自己親自去實踐,現身說法印證下自己的正確判斷。
于是,打開“mp.weixin.qq.com”……
接下來發(fā)生的就是“道哥論道”公眾賬號的誕生,以及一個叫“道哥”的自媒體人橫空出世走向了前臺。
中間的步驟很簡單,首先是申請了一個公眾號,然后每個星期將自己親身實踐的轉型工作體會,通過文章寫出來,包括媒體轉型的宏觀戰(zhàn)略以及微觀案例,特別是一些自己的實踐心得。
在維護自己公眾號的同時,還不斷的投稿到虎嗅以及鈦媒體等科技媒體和搜狐IT自媒體、艾瑞網等平臺,實現內容的多渠道傳播,來印證當初規(guī)劃“媒介洞察”過程中的多渠道平臺拓展的正確。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自己的原創(chuàng)自媒體文章,會第一時間選擇投稿的虎嗅、鈦媒體等新媒體平臺,并發(fā)布在自己的同名博客、微博、微信工種號平臺,經過三個月的積累,幾乎所有的開放自媒體平臺都有“道哥論道”的入駐,初步形成了一個多渠道平臺,原創(chuàng)自媒體文章傳播的自媒體大號。
更多的粉絲的加入,更多文章被轉載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各種的培訓講座邀請,各種的論壇活動嘉賓的邀請,各種的專欄和自媒體平臺入駐邀請,各種的專業(yè)期刊和網站等的約稿邀請,以及更多業(yè)界精英的主動聯系和交流,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道哥這樣的一個自媒體人,“道哥”、“自媒體人”的標簽已經成為“南都”之外的,自己的又一個身份標簽,并且可以借以進入自媒體圈,收獲了更多優(yōu)秀的自媒體人朋友,并有幸與這些精英一起見證了中國自媒體的興起與發(fā)展歷程。
自媒體與廣播種
在自媒體概念被普遍接受的過程中,更多的自媒體人以及從業(yè)者,都會將自媒體作為一種自組織形式存在的傳統(tǒng)媒體對待,生產一些內容,并將這些內容傳播出去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并通過加入所謂的廣告聯盟賺錢,或者通過標價出手自己的智力成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軟文來實現自媒體的變現。
然而“道哥論道”的實踐經歷卻是一條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自媒體運營的策略,區(qū)別于一種大眾媒體形態(tài),或者是新媒介形式的媒體,自己更多是將“道哥論道”這樣的一個自媒體當作一個自我表達的工具,其發(fā)表的所有內容以及延伸而來的多渠道多平臺傳播,其核心追求并非是實現其廣告價值,或者說是其文字內容的直接變現,而直接以服務“道哥”這樣一個品牌,一個由欒春暉運營的公號的專業(yè)化程度,思維深度,以及個人品牌的影響力。
而在這一過程之中,遍及互聯網開放平臺的所有標簽為“道哥論道”的所有文章都是自己種下的種子,這些種子是浩瀚互聯網世界里,發(fā)現一個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以及對于TMT行業(yè)擁有一定洞察和理解的,名字叫欒春暉的一個人有血有肉的專業(yè)人士的連接點或者說是連接入口。
并且,隨著更多自媒體文章的傳播和積累,以及更多的傳播渠道的拓展,這些散布在互聯網世界里的種子越來越多,也引導更多的相關人士發(fā)現道哥,發(fā)現種下種子的農夫,便捷的社交溝通方式和手段,又讓這種業(yè)務上的來往和交流成為可能,并更加頻繁,于是一個基于個人自我品牌的媒體人形象就被更多的人所接收到和認同,自己借助自媒體工具實現的組織身份之外的一個專業(yè)身份標簽,或者說品牌初步打造成功。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互聯網所帶來的技術進步對于社會個體的賦權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更多免費工具和平臺的層出不窮,讓更多的個體擁有了低成本高效率實現自我品牌打造,和自我價值的提升。
在這樣的一個浪潮之中,實實在在做一點事情,特別是做一些被看似低端的工作,諸如“道哥”這種愿意將自己化身為一個農夫,將自媒體當作播撒與外界連接的種子的工具,在有限的時間和平臺之上更為廣泛的播種,春種秋收,讓埋于互聯網土壤之下的種子自由發(fā)芽,并將更多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公信力帶到自己的身邊,總比那些一直站在互聯網之外感嘆著互聯網大潮來勢洶洶的空想家收獲的多,也更快。
互聯網工具讓我們具有了更多的改變的主動權,主動選擇參與互聯網變革大潮之中,用技術所賦之權做些實在的事情,同時更需要通過主動的努力播種更多與外界連接的種子,通過被動的等待亦可有意外收獲,收獲的自己的個人品牌的提升,更多志同道合人士的青睞以及更多的商業(yè)合作的機會,這種收獲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揮著,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著成功的果實。
在互聯網世界里,做一個勤勞的農夫,或許未必即刻擁有財富,卻能夠收獲春種秋實的富足感,這種富足感的價值或許要高過那些即刻的財富。(完)
歡迎關注訂閱“道哥論道”(微信號:dogdaoge)
“道哥論道”由傳統(tǒng)媒體轉型實踐者”欒春暉以及他的朋友們共同運營,旨在通過基于“TMT”領域核心思維的交流和探討,聚合同道中人,在此交流互動,共同經營這個“自由智者的大本營”,如果你對一份真誠的交流有所期待,歡迎訂閱我們的微信推送服務,加入我們的討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