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只是被拐婦女,而七仙女是個天使投資人自媒體
作者:熊太行 微信公眾號:仕圖(ID:shi4tu2)
題圖是戲曲電影天仙配,可能是所有版本里董永顏值最低的一版。
《天仙配》和《牛郎織女》這是兩個路數迥異的故事,前者是一個富有浪漫幻想氣質的創(chuàng)業(yè)財富故事,來自于商業(yè)社會,后者則是典型的農業(yè)社會,封閉得可怕。
在黃梅戲《天仙配》里,七位仙女看見人間非常美麗,下來玩耍,七仙女動了凡心,又看見董永工作勞苦,特別可憐,就有心幫他。
七仙女把董永堵在了路上,他要走路,她就擋住。這樣來了幾次,他發(fā)出了絕望的呼喊:“大姐,你能不能別擋住我這窮人的路啊。”
大家都知道,叫女孩兒“大姐”是取死之道。
那個時候給人造型喜歡塑造成飽滿的大臉,勞動人民的婦女就該是這樣的。1955年的嚴鳳英老師,其實才25歲。
于是大姐開始訛他。
大姐人脈很廣,叫出來了土地公公,就說自己是跟董永私奔的,現在要被董永拋棄了,求土地公做主。
作為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長者,土地公一定會給董永分享一些人生經驗的:
“她現在訛上你了,如果去打官司,你慘了。”
“不如你娶了她。”
土地公公主婚,老槐樹做媒人。董永和七仙女結了婚。
七仙女帶著董永去贖身。董永為了埋葬他爸爸,把自己賣了,其實就是簽了三年的合同,做滿了才能走。
董永的扮演者王少舫,相貌上是張國榮是歐陽震華的混合,后來至少出現過一張他署名的批判嚴鳳英的大字報,不過單位定論是七仙女不是董永害的。
七仙女的提示振聾發(fā)聵:“董郎,你沒想過自己干嗎?”
創(chuàng)業(yè)?
對啊。
投資人呢?
我就是啊。
合伙人呢?
還是我啊。
董事長兼CEO呢?
你就是啊。
啊呀,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大姐你一定是天使!
所以現在天使投資人這行都供著七仙女。
董永連辭職都不會,都得七仙女帶著去,用了百日織的布當違約金,算是把這人給贖出來了。
確實有的老板對創(chuàng)業(yè)員工是不贊成甚至帶詛咒的,傅員外就是其中之一:
“你要小心啊,董永,你這個合伙人來路不明。”
“哼,我有合法的中介!”
后來的事大家都能唱出來: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跳水來,你膠原。
三個項目,糧食種植,紡織,蔬菜瓜果栽培。
后來公司孵化出新項目,一個小生命,不過母公司董事會認為這個子公司違規(guī),把七仙女帶走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劇情,都是1953年改編的,在大家還用青陽腔唱這歌故事的那個時代,七仙女比今天還要天使。
本人比造型上好看得多,最后在造反派的折磨下吃安眠藥死了,軍代表劉萬泉勒令當眾剖尸,找肚子里的敵特報話機,成為最可怖的慘劇
董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玉皇大帝派七仙女下來,白白和他百日好合。
白百合,哦不,七仙女,紡織活兒做得特別漂亮,還清了欠債,傅員外非常喜歡,認董永做了干兒子。
員外的兒子對董永特別不滿,使壞,被打敗。
百日期滿,仙女要回天上了,答應孩子出生之后還給董永,同時董永雖然沒有了仙女,但是娶了自己的干妹妹,傅員外的女兒。
分辨一張劇照上是哪一對,雨傘和包袱是關鍵,有這兩樣的,就是七仙女和董永,而挑著籮筐裝孩子的,一準是牛郎。
在舊版故事里仙女想得更周到,天使出面把A輪都幫董永找好了。
無論在新舊的故事里:
1.董永都是一個特別被動的角色,發(fā)起創(chuàng)業(yè)的動議是七仙女,支付違約金和確定項目的也是她(織布是他們家收入的主要來源),到最后決定離開公司,防止監(jiān)管部門帶走CEO董某的時候,還是她在決策。
2.七仙女對性的態(tài)度都不保守,舊版里的定時“婚姻”和新版里的“攔路碰瓷求婚”,其實都不是女性傳統(tǒng)性倫理的標準看法。
這是一個財富傳奇,兩人創(chuàng)業(yè)的啟動資金新版里是織女自己辛苦織布賺的,舊版里是傅員外贈送的銀子,都不是石頭渣變的。
在商業(yè)社會里的故事,資金的合法來源特別被強調,七仙女的資金來源有交代,在《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當中,馮夢龍老師提到白素貞也給許宣(對,原著名字是這個)投資了一個醫(yī)藥公司,那錢就是從政府那扎的,盜庫銀。(大家一定記得穿琵琶骨的葉童老師齜牙咧嘴的表情)
后來白素貞被壓在雷峰塔之下,這就是為了警世的?!读凝S》里有狐貍精,狐貍精也并不變出金錢,而是會指導書生去做生意,投資這個,不投資那個,所以現在理財類APP都供狐仙。
青陽腔是安徽池州一帶的劇種,那一代和更往北的地區(qū)比,是更有商業(yè)氣息的社會,所以七仙女一定要像一個體面的生意人那樣生活。
《牛郎織女》故事形成在南北朝,后面雖然改動,仍然帶著濃烈的農業(yè)社會色彩。
七夕跟七仙女和董永沒有關系。七夕跟牛郎織女有關系。
但這兩個傳說一直在互相串戲,把《天仙配》從大團圓轉向拆散,其實就是從《牛郎織女》里借來了,但幾百年來,大家確實是兩個故事,也是兩個家庭。
乞巧節(jié)是女孩兒節(jié),不是什么情人節(jié)。過去傳說織女能“十日之內,織絹百匹”。
我們都知道傳說里的玉皇大帝只有兩個買賣,一個閨女們的紡織廠,一個是老伴開的蟠桃園,這老爺子不善于經營,曾經直接安排人事,給桃園安排了一個CEO,是一只猴子。
紡織廠的KPI就是織布數量,這件事織女最在行,所以女孩子們就偷偷對著天河許愿,祈求自己能有那么出眾的手藝,而手藝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嫁入身份高或者有錢的家庭。
這傳說的早期比較殘忍,南北朝的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的七月七是這樣的: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宗大人到了南方,發(fā)現很多稀奇古怪的節(jié)日,紀念屈原就是他記錄下來的,他就把這些風俗記錄下來。這得是南方和那個時代,像現在的北方,節(jié)日習俗就沒什么好記的,二十四節(jié)氣都吃餃子就可以了。
根據這個記載,織女嫁給牽牛郎之后,不再給老爹工作了,老爹一怒下逼著她和牽牛郎分居,如果努力工作,每個七月七日,可以夫妻見一面。
“你們還年輕,精力還要放在學習上再注重愛情也不能廢棄工作呀”的戲碼。
《牛郎織女》,還是嚴鳳英,這時33歲。1963年。
換句話說,七夕、乞巧節(jié)是個“人丑就要多干活”的醒工磚節(jié)日。
到了近代,牛郎織女故事就增加了情節(jié),比如:
象征著貞操的仙衣、保媒拉纖的寵物牛、一雙兒女、一條天河
此外,一些背景也出現了,牛郎不是西方的牧童,職業(yè)牧人照顧牛群,他的牛是一只,是耕種的工具。他的哥哥娶了妻子,嫂子厭惡他,趕他走,他遭遇了不公正的分家。
哥哥同時有財產上和性上的特權,而牛郎只有一頭牛,在老牛的慫恿下,他掠走了織女,這點上來說,牛郎還真是更野性一點。
那件特別輕的衣服,正是農業(yè)社會中貞操的象征。“還給她她就會走”,當然也沒法還給她。
這都是農業(yè)社會的倫理,而女性受到侵害,則被認為是對她父親財產的侵害,一般是賠錢(比正常的彩禮貴),和娶她。
玉皇大帝用了類似的解決方案:承認兩人的婚姻,但勒令兩人分居,他的解決方案是讓女兒回娘家繼續(xù)工作,每年364天(不知道三月三王母娘娘過生日能不能休息),只有七月初七見丈夫一次。
這也就能理解《天仙配》和《牛郎織女》里的玉皇大帝為什么采用不同的決定了,1953年,玉皇大帝在《天仙配》里威脅說,七仙女不走人分分鐘就打死董永,而《牛郎織女》里的玉皇大帝則跟牛郎勒索財物補償,沒有錢就讓女兒干活來還。
所以別再問我牛郎織女的玉皇大帝和七仙女董永的玉皇大帝是不是一個人了,完全不是。
因為跟牛郎要錢的玉皇大帝靈魂深處住著一個財迷的老丈人,刮地三尺的節(jié)儉老財主,而威脅要董永的命的玉皇大帝背后,則站著一個批判地主階級,端著盒子炮的政治委員。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