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代銷產品逾期,引發(fā)剛性兌付多米諾骨牌?金融
近日,陸金所代銷的一款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逾期,金額達到1.39億元人民幣。
該項目編號為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本應于12月7日到期,本息兌付,但至今沒有兌付。其底層資產是中小板上市公司龍力生物的流動性資金貸款項目。
陸金所提供的產品介紹顯示,“同吉9號”為三星半產品,具有中高風險,百萬起投,年化6.7%,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成長型”及以上。
陸金所公關負責人告訴全天候科技:“作為代銷機構,陸基金首先聯(lián)系所有投資人,告知信息,其次,我們要求大同證券督促投資標的方還款,向投資者說明相關情況,充分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該計劃投資標的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流動資金貸款項目,大同證券已安排人員到龍力生物進行項目處理。”
同一時間,全天候科技聯(lián)系了大同證券相關負責人,對方未予回應。
該逾期事件的關聯(lián)方較復雜,包含了陸金所、大同證券、龍力生物這三方機構。接下來,投資人應該如何維權?背后主要負責方是誰?全天候科技對此進行了梳理。
逾期原因:對外融資未及時到賬
陸金所昨日公開表示,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目前未收到投資標的返回投資本金及相關收益,需延遲兌付,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下稱“陸基金”)共有118名投資人投資了該產品,本金及收益總金額為1.39億元,陸金所平臺其它產品及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大同證券則表態(tài),公司人員駐扎在龍力生物公司現(xiàn)場,企業(yè)也正在積極籌措資金,龍力生物的高管也一直能聯(lián)系上。
大同證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7.3億元,主要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代銷金融理財產品、融資融券等業(yè)務,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
12月18日晚間,龍力生物發(fā)布公告稱,債務違約情況確實存在,其共有四個銀行合計八個賬戶被凍結,債權人申請凍結金額分別為農業(yè)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工商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建設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中國銀行禹城支行23218.75萬元,但實際凍結金額僅為441萬元。
龍力生物表示,如公司無法妥善解決,可能面臨被要求限期清償并支付相關罰息等情況,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此外,龍力生物向大同證券出具了還款承諾函,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并承諾近期兌付相關本金及收益。
一位接近龍力生物的人士向媒體透露,逾期原因為龍力生物對外融資未及時到賬導致的流動性問題。
山東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玉米芯、玉米為原料生產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產品,并循環(huán)利用功能糖生產中產生的玉米芯廢渣生產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產品及木質素等高分子材料產品的生物質綜合利用企業(yè)。
根據(jù)其三季報信息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龍力生物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76.66%;農產品加工行業(yè)平均營業(yè)收入增長率為21.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9.76%。11月28日,龍力生物因擬籌劃資產收購重大事項臨時停牌。
深交所今天上午對龍力生物下發(fā)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出現(xiàn)資金鏈緊張、債務違約事項是否影響本次重組等,12月26日前報送材料并對外披露。
各方責任如何判斷?
白領小余是陸金所的投資人,看到這則新聞,她下意識地打開App,查看自己投資的產品,確認沒有受影響。
在采訪中,她表示自己將逐步取出已購買的理財產品,同時她提出疑問:這類逾期事件,背后各方責任如何劃分?如果自己遇到這類事件,應該找誰維權?
以“同吉9號”為例,這是獲得監(jiān)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托擔任資產管理人,由托管機構擔任資產托管人,為資產委托人的利益,運用委托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責任承擔者是融資方及其擔保人。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lián)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全天候科技,陸金所平臺作為產品代銷方,主要對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銷售過程是否符合監(jiān)管規(guī)定等負責,不必對投資者的本金與收益負責;大同證券作為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中海信托作為信托計劃管理人等,也不必承擔本息兌付責任,只需要對自身的業(yè)務職責負責;融資方及其擔保人才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
“若融資人及擔保人最終無力兌付,理財計劃管理人和銷售平臺各方能否免去兌付責任,要看后者是否做到盡職盡責。”薛洪言說。
全天候科技從大同證券提供的“同吉9號”合同條款中看到,在風險預警中,其多次提到該資管計劃項目可能提前或者推遲項目預期,并且可能損失全部收益,甚至全部本金部分。
在風險揭示部分,合同提示了流動性風險:因市場交易量不足,導致證券不能迅速、低成本地轉變?yōu)楝F(xiàn)金的風險,流動性風險還包括由于本集合計劃在開放期出現(xiàn)投資者大額或巨額贖回,致使本集合計劃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應付集合計劃推出支付的要求所導致的風險。
打破“剛性兌付”的一張多米諾骨牌?
此次逾期事件涉及118名投資人、1.39億元,而陸金所管理的資產總體規(guī)模超過4000億。
這1.39億看似占比不多,但也許是打破國內剛性兌付的一張多米諾骨牌。
與“同吉9號”類似的危機,去年12月螞蟻金服也曾遇到,當時招財寶出售的僑興私募債出現(xiàn)3億壞賬,招財寶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將劣質私募債直接分解為公募產品,面向眾多散戶,經過多次轉讓,包裝成個貸產品,但其底層債權仍為僑興私募債。
不同的是,“同吉9號”是持牌機構的資管產品,而螞蟻金服出售的是與金交所合作的產品,今年以來,監(jiān)管部門對相關互金平臺進行整頓,目前,地方金交所與互金平臺合作的產品已基本下架。
剛性兌付是國內投資者的慣性思維,國內沒有法律條文規(guī)定資管公司進行剛性兌付。未來,隨著監(jiān)管規(guī)則的完善,剛性兌付將逐漸被打破。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外匯局五部委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針對資管業(yè)務存在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監(jiān)管套利、剛性兌付等問題,設定了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制。
《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明晰風險,同時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讓投資者盡享收益,并此基礎上自擔風險。
從資管新規(guī)的精神來看,打破剛性兌付是大趨勢。
薛洪言告訴全天候科技:“這是資管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必須要過的一道關,具體機構未必有意愿主動打破剛性兌付,需要監(jiān)管層面的外部約束,制止機構層面基于聲譽等原因內生的剛兌沖動。剛性兌付的打破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逐步通過這類逾期或違約的事件,完成用戶教育。”
【來源:全天候科技】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