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12月14日發(fā)布了最新的智慧警務建設方案,在打通警務數據基礎上,開發(fā)了AI賦能平臺,這一平臺能夠對警方掌握的視頻、音頻、圖像、文檔等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建模,在全市范圍實現“一鍵布控、秒級響應”。據介紹,在最近3個月時間里,成功抓獲309名在逃人員。其中,AI的作用一目了然。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警力不足難題何解?向AI要警力
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法制體系逐步完善,“人、房、車、路、網、場、組織”等社會治安構成要素不斷膨脹。任務日益艱巨繁重,警力卻未有相應增長,人工審核監(jiān)督、規(guī)范民警執(zhí)法執(zhí)勤等減少、避免執(zhí)法過錯的傳統(tǒng)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現實需要。公安工作亟須在更多、更高平臺上尋求新突破。
當前警務工作的迫切需求是在海量視頻信息中,發(fā)現不法分子的線索。而AI技術在視頻內容的特征提取、內容理解方面有著天然優(yōu)勢,從技術層面來說,AI可以賦能監(jiān)控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前端攝像機內置AI芯片,可識別人、車、物等屬性信息,實時分析視頻內容,并傳遞到后端AI中心數據庫進行存儲,數據中心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及智能分析能力,對目標進行實時分析,給出最可能的線索建議。這就將目標人物的軌跡鎖定由幾天縮短到幾分鐘,為案件偵破節(jié)約寶貴時間。以尋找走失人員為例,福建省公安廳2017年上線基于AI技術的“牽掛你”防走失平臺,截至2018年5月,已經成功找到了681人。
AI與警務工作配合,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更加便捷地開展工作,以AI技術為代表的智慧警務成為警務改革新趨勢。
AI賦能警務 應用逐步推廣
近年來,政府一直大力投資公安信息化領域,全國過半的監(jiān)控攝像機已經完成高清化改造,警務電子化和信息化已逐步完成,為AI技術向警務領域滲透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條件。
現階段,公安部門在公安信息化智能應用的規(guī)劃與設計、智慧型平安城市建設、視頻人像檢驗鑒定標準創(chuàng)新與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無線智能警務建設等多個領域,進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探索與實踐。
例如現在常見的AI安全應用,包括預判人流密集度、實現車流控制,甚至通過車輛行駛軌跡異常來判斷酒駕和疲勞駕駛。這些都已經在今天部分中國城市中得到了應用。
以深圳市“AI+新警務”為例:深圳設立了專業(yè)化的巡邏隊伍,建立了立體化視頻監(jiān)控網,還專門成立派出所視頻中隊,實現執(zhí)勤巡邏處處有采集錄入,視頻監(jiān)控時時有數據,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越織越密。深圳各級公安機關正張開雙臂擁抱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在2017年度廣東省各地市群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第三方測評結果中,深圳以總平均分84.39分位列全省21個地市第一,其中,群眾安全感、公安工作滿意度兩個單項測評結果也分別名列全省第一。
結語:在我國警力資源長期不足的背景下,智慧警務取代“汗水警務”已是大勢所趨。AI技術為構造智慧警務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于拓展現代警務功能、促進警務機制改革和提升警務管理精細化水平,借助AI技術,公安工作已實現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未來,這條AI安全之路也將得到更多關注,取得更加亮眼的成績。安防警務以及更多行業(yè),也都在等待著更加有力的變革。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