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兩大巨頭對決于在線票務市場 會讓利客戶展開價格戰(zhàn)嘛?態(tài)度
9月12日,記者走訪格瓦拉和娛票兒的辦公場所,發(fā)現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影時代”)的裁員已經接近尾聲。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眼”)和微影時代的合并以后者退出為條件,結束了在線票務市場老二老三的戰(zhàn)爭。然而,這場合并或許還只是個開始,面對與淘票票的燒錢大戰(zhàn),貓眼還需重新出發(fā),在線票務平臺似乎還在等待像滴滴和快的一樣的終極合并。
貓眼公關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與微影時代合并的消息暫時不對外做任何的表態(tài)和回應,關于貓眼其他業(yè)務的進展等后續(xù)會安排媒體交流會。
在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看來,包括淘票票、貓眼、微影時代和百度糯米在內的在線票務平臺,各家排名位置互相之間拉扯得很厲害,“按目前消費者而言,這幾家只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價格,每一個平臺的用戶黏性都不高,只是買票的時候用一下,其他時候都用不著。”
“對于各家來說,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這也反映出他們的產品整體做得都不好。”張毅認為,最后大家打的是價格戰(zhàn),這對各家來說都很受傷,合并是必然趨勢,“大家都想把地盤做大,在合并的時候可以估一個好價格。”
微影成棄子
微影時代旗下的在線票務包括娛票兒與格瓦拉兩個平臺。
9月12日,本報記者在格瓦拉北京總部看到,辦公區(qū)的員工已所剩無幾,有的在收拾辦公物品,有的湊在一塊閑聊,偶爾有員工到前臺辦理離職交接手續(xù)。
在格瓦拉北邊不遠的五層辦公樓,是娛票兒的辦公場所。“已經裁員一千多人,目前只剩下財務和法務200人左右在處理結款等后續(xù)事務,這些人最后也都會走,以后不會做這塊業(yè)務(娛票兒)了。”一位微影時代的員工告訴記者,“娛票兒從7月份開始裁員,最先走的是技術人員。娛票兒的這五層辦公樓已經基本搬空,我們其他公司都不受影響。后續(xù)娛躍影業(yè)會搬到這里辦公。”
兩個多月的時間,娛票兒和格瓦拉這兩個APP背后的一票人馬就這么“快刀斬亂麻”般地被裁撤,足以顯示合并的殘酷生猛。
一位微影時代尚未離職的軟件開發(fā)工程師說,之前走的員工都是按N+1進行的補償,他在“等著被裁然后再去面試”,“之前有同事被叫到貓眼面試,我不想去貓眼,估計也沒幾個人愿意去。”該員工表示,不想去的主要原因是,如果去貓眼的話,實行工資平移,但微影時代已經一年沒有漲工資了,所以薪資也是個問題。
微影時代還有不少辦公區(qū)也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北京朝陽區(qū)惠通時代廣場園區(qū)內,這些辦公區(qū)承載著微影時代的其他公司業(yè)務,這些業(yè)務并不受此次合并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4月,微影時代獲得來自遠洋投資集團、天神娛樂、華誼兄弟、騰訊產業(yè)共贏基金、天星資本的30億元C+輪融資,成為業(yè)內最大額度的單輪融資。作為投資方,騰訊產業(yè)共贏基金參與微影時代A輪及其之后的每一輪融資。
可以說,微影時代是依附著騰訊這座靠山崛起的。用微影時代的一位員工的話說:“貓眼平臺估計沒有微影時代強,畢竟微影用的資源都是騰訊系的。”
公開資料顯示,貓眼和騰訊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三快”)持有貓眼32.6%的股份,美團點評CEO王興持有上海三快95%的股份。騰訊產業(yè)共贏基金同時參與了美團(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33億美元的E輪融資。此外,貓眼CEO鄭志昊曾擔任過騰訊副總裁。
9月5日,光線傳媒發(fā)布公告表示,公司與光線控股于9月4日在北京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以9.999億元為對價受讓光線控股持有的貓眼文化11.11%的股權。本次投資完成后,光線傳媒和光線控股對貓眼合計持股高達77.4%,依舊是貓眼最大的股東。
實際上,在線票務平臺之間的差別并沒有那么大。盡管背靠騰訊這樣一個平臺和資源,微影時代的入口可謂強大,但在張毅看來,在線票務平臺背后股東的堅持也很重要,而且是決定因素。
票務渠道對于光線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光線主業(yè)與影視相關,所以對光線來說票務渠道決定著話語權和生死,光線必須要掌控票務渠道。”張毅說,“票務渠道這塊需要跟各個電影院去打交道,還要去密切留意對方的價格,賣不出去的票要想辦法推出去等。這也是光線為什么要把合并這個事情落實的原因。”
但對騰訊來說,票務渠道只要有就可以,騰訊最大的短板是線下,可是也不想折騰得太深。選擇貓眼放棄微影時代,實際上在騰訊看來誰去做在線票務平臺不重要,重要的是騰訊希望獲得財務回報和投資來鞏固其社交地位。
新競爭的開始
實際上,業(yè)內人士認為,貓眼和微影時代過去幾年在財務上失血過多,合并有利于市場渠道集中,能有效地降低財務成本,提升利潤率,因為雙方獨立運營的話,肯定還是會有大量的補貼存在。
“這個競爭對于雙方共同的股東騰訊無疑不劃算,本身就是左手打右手,線下打得太猛虧得會很厲害。”張毅說。公開資料顯示,電影市場線上購票率近80%,隨著線下購票向線上購票遷移,用戶紅利基本結束。
9月12日,本報記者來到位于朝陽區(qū)的金逸影城朝陽大悅城店,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周二下午4點前銷售電影票共756張,其中70張左右電影票來自線下影院銷售,線上票務平臺銷售電影票占比約80%~90%。
眾所周知,傳統的電影產業(yè)鏈條包括內容制作、宣發(fā)、影院院線、電影衍生品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隨著在線電影票務市場趨于飽和,在線票務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態(tài)勢,各家票務平臺都在向電影全產業(yè)鏈發(fā)展。
光線傳媒的強項是投資和發(fā)行,而貓眼的強項是在線票務平臺和用戶數據,二者在整個電影產業(yè)鏈上具有互補性,可謂強強聯手。如今微影時代和貓眼合并了,業(yè)界猜測,騰訊很有可能把微影時代之前在微信和QQ的入口變成貓眼的入口,這樣一來,貓眼的市場份額或許會有不小的提升。
比達咨詢(BDR)發(fā)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淘票票以22.9%的市場份額獲得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第一的位置。貓眼占比22.5%位居第二,微影時代和百度糯米分別以18.8%、7.8%位列第三、四名。
對于貓眼來說,另外一個對手淘票票顯然不可小覷。阿里大文娛生態(tài)體系發(fā)力強勢, 阿里影業(yè)CEO俞永福在今年上海電影節(jié)指出,阿里影業(yè)賬面資金仍有百億規(guī)模,未來還會持續(xù)加大對淘票票的投入,暫時沒有上限。盡管背靠阿里影業(yè),但阿里大文娛體系領頭淘票票對抗貓眼的壓力應該也不小。
如果說滴滴和快的合并,是共享出行企業(yè)合并的最后一米,那么貓眼和微影時代的合并顯然還只是個開始。在張毅看來,貓眼和淘票票的競爭背后,實際上也是騰訊和阿里在打的另一場關于支付工具的爭奪戰(zhàn)。
來源:中國經營報/王麗娜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